防止盆腔软组织粘连
Humberto Lamoutte, M.D., FACOG
伊利诺伊州 圣.约瑟夫医院 妇产科学系主任 博士
Raja Chatterji, M.D., FACOG
伊利诺伊州 谢尔曼医院,妇产科学系助理主任 博士
使用聚乳酸防粘连膜是一种有效的新的外科医疗材料,聚乳酸防粘连膜于2001年在美国推出, 这种聚合物膜,无论在开放性手术还是在腹腔镜手术中,提供临时伤口保护支持和加强软组织(图1到4)。最重要的是,这可吸收膜创建了一个独立的物理屏障,它控制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软组织形成的粘连(STA)。
STA中的纤维带是因外科、妇科等手术中,严重缺血,磨损, 干燥,热,电灼或缝合形成的1, 在再次手术时, STA的可能使手术复杂化,增加未来再次手术的业的风险如内脏穿孔,延长工作时间,并增加术后疼痛2-6,还可以导致不孕症,盆腔疼痛和肠梗阻7。
聚乳酸防粘连膜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的动物模型和结果的初步结果报告说明了使用聚乳酸防粘连膜防组织粘连的结果。结果的在临床前动物模型的试验中表明,与未使用聚乳酸防粘连膜比,使用聚乳酸防粘连膜可减少至少2倍的粘连程度和严重性的STA。该产品的使用也在腹壁及邻近软组织之间保持着一个屏障。因而聚乳酸防粘连膜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在关键内脏STA,促进组织愈合。12,13
案例研究系列
一些临床病例描述了聚乳酸防粘连膜使用于妇科手术,以防止STA的报告。 从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的二年里,我们的小组一直在180名应用了聚乳酸防粘连膜的剖宫产患者中,寻求再次手术的机会。我们有机会重新评估了再次手术的11例病例,其中剖宫产分娩(5例),腹腔镜输卵管结扎(2例),溶解的粘连为卵巢囊肿切除术(1例), 子宫切除术(1例),子宫切除左salpingooopherectomy (1例),以及双边切除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对于双边切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我们对双边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的疤痕进行了广泛的切除,为了防止进一步的STA,我们每个卵巢包裹了一张聚乳酸防粘连膜。后来当病人再次手术,需要在腹部子宫切除术时,手术中我们注意到在与卵巢和盆腔后壁之间没有STA的形成,剩余可吸收聚乳酸膜残片被发现在骨盆。再次手术进行顺利,由于没有STA,1小时内完成了手术。
2005年9月至2006年11月,我们的小组完成135剖宫产分娩的,我们用聚乳酸防粘连膜重新评估在了16 病人。在这一组中,有13个没有STA的。两名妇女有轻微的粘连,这些粘连容易被钝性剥离。一个病人多个STA。我们在随后随访的使用了聚乳酸防粘连膜的354例病人中,我们对其中37例进行了使用了重点观察。在收集的总数据内,仅有4起不良事件报告,并记录在案,不良事件约占1.1%。
图1。
使用于腹腔镜时,聚乳酸防粘连膜缠饶的导管上。
图2。
聚乳酸防粘连膜再通过5毫米套管
图3。
聚乳酸防粘连膜的放置位置。在开放手术中,膜的放置术。在剖宫产手术,在子宫切口关闭后放置。聚乳酸防粘连膜在腹腔镜切除子宫内膜异位或粘连松解后使用。
图4。
聚乳酸防粘连膜的透明,厚度薄便于在术中安置,良好的可视化组织。在可吸收膜应使用可吸收缝合线或其他软组织固定装置防止脱位。
聚乳酸防粘连膜个案第二例:
39岁的女子,孕4产4。 剖宫产;在第三次手术中,发现在网膜,膀胱癌及子宫下段之间的STA。当时手术中,在子宫子宫切口被关闭后,聚乳酸防粘连膜放在了膀胱瓣和子宫之间,这样做是为了加强软组织,尽量减少局部STA和防止复发的疤痕组织。通过缝合线把膜与腹直肌缝合固定。手术一年半以后,在她的第四次剖宫产时,没有任何STA被发现。
我们还追踪另一例病人,女,32岁。孕3产2,自述有二年的盆腔疼痛、月经过多和月经疼痛史,子宫内膜活检在首次显示分泌型子宫内膜。双边盆腔声像图显示子宫附件有直径为3厘米的包块,术前诊断为:卵巢囊肿、双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卵巢囊肿切除术中检查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双边子宫内膜异位症(后来被病理检验证实),卵巢与子宫壁后部完全被封闭。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过程中,发现卵巢和子宫之间广泛粘连,使得盆腔多个部位渗血,为了加强软组织和预防组织粘连,我们放置了一张聚乳酸防粘连膜在卵巢和子宫之间。
病人进行了6个月的治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后; 抑制了卵巢功能。病人仍然感到痛苦。一年后再次手术,进行子宫切除术与双边salpingooophorectomy 术。在手术时间内, 没有观察到STA,包括子宫直肠窝也没有粘连,在骨盆区域没有发现有残留的吸收性材料。由于没有STA影响,该手术在不到完成超过1小时。
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
在西班牙的临床研究目前正在评估2种不同的可吸收膜在防止妇科手术STA的形成效果。在妇科手术中比较聚乳酸防粘连膜与再生纤维素(RPC)膜, 主要功效的观察点在于是否有粘连的形成。这项工作由G.T. Lara,博士 ,和 I.R. Ezcurra, 博士,在Virgen DelCamino, Unidad de Endoscopia Ginecologia in Pamplona的医院进行。参加调查的是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的31例病人。这些病人之前间都没有接受过盆腔手术。多数患者在观察中作了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或粘连松解手术。在手术结束程序,1种或2种产品都被安置在子宫切口表面,子宫后壁、附件周围。
迄今为止,有6例手术病人有机会再次手术观察前次手术后,放置可聚乳酸防粘连膜和PRC膜的效果,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评估盆腔防粘连的效果。
(表1和2)。
粘连观察组:
聚乳酸防粘连膜与PRC可吸收膜分别使用效果 表1 :
病例编号 | 聚乳酸防粘连膜 | PRC可吸收膜 |
8 | ˉ | ˉ |
12 | ˉ | ˇ |
14 | ˉ | ˇ |
再次手术病人的粘连观察结果,(3例)。其中(-)表示未发现粘连,(ˇ)表示有粘连。
粘连的粘连观察结果(表2):
病例编号 | 无粘连 | 轻度粘连 |
8 | ˇ | ˉ |
10 | ˉ | ˇ |
12 | ˇ | ˉ |
14 | ˇ | ˉ |
15 | ˇ | ˉ |
PRC:再生纤维素、聚乳酸防粘连膜单独使用或PRC可吸收膜结合使用的效果观察。(5例)。
结论
该聚乳酸防粘连膜使用可在创面与器官之间建立物理屏障,减少和预防STA,该膜代表着进步妇科医生的治疗方案的进步,膜的技术性能柔韧,允许能用于各种解剖症状和透明的,可视化的操作,是适合各种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Elkins TE, Stovall TG, Warren J, et al. A histologic evaluation of peritoneal injury
and repair: Implications for adhesion formation. Obstet Gynecol. 1987; 70:225-228.
2. Audebert AJ, Gomel V. Role of microlaporoscopy in the diagnosis of peritoneal and visceral adhesions and in the prevention of bowel injury associated with blind
trocar insertion. Fertil Steril. 2000;73:631-635.
3. Van Der Kraben AA, Dijkstra FR, Nieuwenhuijzen M, et 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inadvertent enterotomy during adhesiotomy. Br J Surg. 2000; 87:467-
471.
4. Sulaiman H, Gablela G, David C, et al. Pres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sensory nerve
fibers in human peritoneal adhesions. Ann Surg. 2001;234:256-261.
5. Howard FM. Chronic pelvic pain. Obstet Gynecol. 2003;101:594-611.
6. Tulandi T, Collins JA, Burrows E, et al. Treatment-dependent and treatmentindependent pregnancy among women with periadnexal adhesions. Am J Obstet Gynecol. 1990;1162:354-357.
7. Ellis H, Moran B, Thompson J, et al. Adhesion-related hospital readmissions after
abdominal and pelvic surgery: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ancet. 1999;353:1496.
8. Al-Took S, Platt R, Tulandi T. Adhesion-related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after
gynecologic operations. Am J Obstet Gynecol. 1999;180:313-315.
9. Montz FJ,Holschneider CS, Solh S, et al.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following radical
hysterectomy: risk factors, incidence, and operative findings. Gynecol Oncol.
1994;53:1114-1120.
10. Menzies D, Ellis 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from adhesions—how big is the
problem? Ann R Col Surg Engl. 1990;72:60-63.
11. ColemanMG,McLain AD,Moran BJ. Impact of previous surgery on time taken for
incision and division of adhesions during laparotomy. Dis
2000;43:1297-1299.
12. Avital S, Bollinger TJ, Wilkinson JD, et al. Preventing intra-abdominal adhesions
with polylactic acid film: an animal study. Dis
13. Walsh WR, Evans RO, Iliopoulos J,
bioresorbable polylactide sheet for the reduction of pelvic soft tissue attachments
in a porcine animalmodel. J BiomedMater Res B Appl Biomater. 2006;79:166-175.
L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