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产品分类 更多+

聚-DL -乳酸防粘连膜防止跟腱粘连的疗效观察

 

-DL -乳酸防粘连膜防止跟腱粘连的疗效观察

王卫国, 曹学成, 蔡锦方

作者单位: 济南军区总医院骨创科全军创伤骨科中心, 山东 济南 

250031

【主题词】 跟腱  损伤; 腱损伤  治疗; 粘连  预防和控制; 乳酸 治疗应用; 聚合物  治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 R686; R619. 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6647 (2005) 1021871201

  我们自20032以来聚-DL -乳酸可吸收防粘连生物膜应用于跟腱断裂修

复手术, 取得了较好的防粘连效果, 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 1 对象 新鲜跟腱损伤16 , 均为横断型, 11 , 5, 年龄1548 , 平均31. 6 岁。同期随机分为实验组10 ,对照组6 例。

1. 2 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常规手术方法, 断裂的跟腱用无损伤缝线细致缝合修复, 使断端对合平整。实验组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 将聚-DL -乳酸防粘连膜裁剪合适后环形包裹在吻合口周围并超出近、远端4.0 cm。对照组采用相同术式, 但不放置防粘连膜。踝关节跖屈位长腿石膏外固定3 周后改为短腿石膏固定3 , 适当进行功能锻炼[1 ]

 

1. 3 评价方法 术后6 周、8 周、12 周、定期随访并记录,最短随访时间3 个月, 最长10 个月, 平均5. 2 个月。治疗结果按下列标准评估。优: 跟腱、切口愈合良好, 踝关节活动度正常;肝、肾功能、血常规正常。良: 跟腱、切口愈合良好, 踝关节活动受限小于原幅度的10% 或活动幅度大于对照组30%; 肝、肾功

能、血常规正常。差: 跟腱愈合良好, 切口红肿、有少量浆液渗出, 期愈合, 踝关节活动受限大于原幅度的30% 或相当于对照组; 肝、肾功能、血常规正常或轻度异常。

 

2 结果

1 跟腱修复术实验组、对照组疗效比较

表一:

组别   例数                   P

实验组   10       8      2     0     < 0. 01

对照组    6       1      3      2

  经组间卡方检验, P < 0. 01, 表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跟腱修复术是骨科常用的手术, 创伤和手术后的水肿、渗出, 继而纤维化, 最终形成瘢痕粘连是创伤修复的必然结果, 而周围瘢痕组织的压迫粘连与术后的关节活动障碍密切相关。聚-DL -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力学性能。其生物力学强度≥5M Pa, 在体内3 周时开始降解, 但不被吸收。可吸收防粘连生物膜能够完全降解为乳酸单体, 经三羧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完全降解吸收时间为36 个月。纤维瘢痕的形成在2 周内活跃, 3 周后胶原纤维的合成增加减少。

可吸收防粘连膜在34 周内利用膜的物理屏障阻止了纤维粘连的形成, 待膜完全降解吸收后, 成熟的纤维瘢痕组织形成了自然的屏障腔隙, 降解过程与纤维组织合成过程趋于同步, 从而达到防止粘连的目的。在跟腱修复早期, 将可吸收膜环状包裹在缝合的跟腱周围, 能促进跟腱内源性愈合, 有效地阻断外源性愈合。修复跟腱时, 膜的长度以超出吻合口近、远端4.0 cm左右为宜, 太短不能有效地防止瘢痕粘连, 过长会导致聚乳酸代谢产物堆积[2 ] , 影响跟腱活动。聚-DL -乳酸可吸收防粘连膜使用方便, 可在术中根据需要任意裁剪; 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性

能高, 用于人体未见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根据临床观察, 用于跟腱修复手术有确切的防粘连效果, 不影响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无需2 次手术取出, 是理想的防粘连材料,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1 ] 傅廷友, 朱秀美. 单足提跟征在诊断闭合性跟腱断裂中的应用[J ].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4, 4 (9) : 1458.

[ 2 ] 费起礼, 孔令震, 李兰萍, . 聚乳酸薄膜预防肌腱粘连的研究[J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2, 6 (2) : 65.

 

©版权所有   广州市弘健生物医用制品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粤ICP备1501570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16—0196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